所以,如果孔子师徒祖孙三代人都在场,记录者就会特别尊称孔子为子,尊称各自的老师为某子,徒孙们一般则会自称为门人,这样就尊卑有序、指代明确、语言简洁,不至于引起认知混乱了。
三、孔子山梁叹雉的政治意蕴唯圣人乃能知圣人指示的是孔子之乐,而凡人不知则说明在礼坏乐崩时代孔子之不遇,指示的是孔子之伤。圣人既然要诱人接人,便须与凡人同处此人伦礼仪的共同体中,以庸常平凡之形象示人,在此意义上,圣人和凡人并无不同,故当凡人见到孔子时,其实并不知与自己同处的孔子就是圣人。
己之才行有余,于人常持谦退,不敢尽其才行以过于人。故而我们可以看到郑注中从见君到下止也,其主语皆是孔子,并非雌雉。【6】东汉王充便在批判西汉经学时提到当时流行的神恍惚无形天地之间,恍惚无形,寒暑风雨之气乃为神【7】等观念。道家的至人、神人是无待的、无与的,而儒家的圣人不会那样地无待绝缘,抑或是独化。因时凤皇至,故以喻焉。
此处亵事一语为郑注所常用,如同篇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……吾不试,故艺章,郑注亦云:问夫子圣人得大道,于亵事何其多能,多能者则必不圣……言天纵大圣人之心,既使之圣,又使之多所能……鄙事,家人之亵事……试,用也。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。我们若暂时把道德与一统本身的内容区别,搁置不谈(如中国性善,欧洲中世纪为原罪。
我不相信现在信宗教的人,是连这些神话都硬吞下去。五四运动,虽揭科学与民主以反对礼教,但当时并没有人拿着礼教去反对共和,当遗老的只是极少数。其次,宗教传统,有一固定教会为其负荷者,以与其它势力相对立。以上,我看不出反对读经者举出了充分理由。
)最后,欧洲中世纪以宗教为中心的传统,其根据地在罗马。更从积极方面去看,欧洲近代黎明期的知性解放,都遇着以宗教为传统中心的反抗,如哥白尼、伽利略、开普勒、哈维等。
世界上找不出任何例子,像我们许多浅薄之徒,一无所知的自己抹煞自己的文化。现在的知识分子,应从这种自反自悲中奋发起来,清理我们文化在历史中所受的负累,使几个顶天立地的观念,彻底透露出来,以润泽现在焦萎欲死的人生,而不必先凭一股浅薄颟顸之气,要反一切,打倒一切,轻薄一切。朱子所疑之书,即有四十种。有人说,中国的传统文化,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文化,此种说法,我不能承认。
并进一步主张政治不靠道德,而是要靠韩非和马基维里(Machiavelli)这类的统治之术。传统不怕反,传统经过一度反了以后,它将由新的发掘,以新的意义,重新回到反者之面前。但马克思以小资产阶级者生于资本主义鼎盛之19世纪,而倡导共产主义,此一事实,已否定了其本身所建立之大前提。尤疑《书经》与《孝经》,故不肯为之作注。
换言之,各种建立新秩序之思想,是环绕资本主义之发展,使资本主义之要求得到正当化的地位而发生成长的。一口说不读经,实际即一口抹煞了中国文化的主流,于情于理,皆所不许。
此一事实,使知识分子,可以自立于现实政治之外去从事文化工作,而不受到政治的干扰。这便不是反对宗教之本身。
中国以人为中心,中世纪以神为中心。当时领导人物如胡适之先生,在其英文本先秦名学史中,宣言他打倒孔家店的两大战略,第一是解除传统道德的束缚,第二是提倡一切非儒家思想,即诸子百家。并且中国的反传统运动,已较欧洲落后了四个半世纪,于是在此过程中,不能不多出许多夹杂。平常确是平常,但只要你能体会得到这种平常,你才算对于中国文化摸到一点门径。一般士人,为了做官而谈政治,决不能构成政治学。此一说法的问题是在于其所谓对经有研究的是哪些人?其有研究是自己觉得,还是社会公认。
群雄并立,利用群雄好风好雨的间隙,大家还可以选择较为适合的环境以自鸣其说。所以说这种话的人,只算是说明了他的态度,不算说明了他的理由。
并且凡是反什么的,都以为自己是研究了什么,不然便无从反起。一是他的红学(红楼梦之学),也给当时青年男女以情绪上的满足。
西方文化,自希腊以至近代,都是由社会财富所培养出来的。欧洲近代的开头,与反罗马教会一起的是反封建。
这两根脊梁,都常要求从文化的道德性与一统性中得到解放。说也奇怪,中国对于自然科学之向往,乃至在实际上稍有成就,皆出之孔孟之徒,如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张之洞等,其事实皆斑斑可考。或分别插入国文公民中,而将现在课本内许多无聊的东西抽掉,按其内容之深浅,分别在高初级中学中讲授,更于历史中加一点经学史。由此,亦可见当前知识分子对于文化本身的问题,也缺乏一种谨严认真的态度。
一切大宗教的经典中,都混淆着许多神话。(《朱子语类》卷八一,黄卓录民之于君,聚则为君臣,散则为仇储,如孟子所谓君之视臣如草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是也。
至于一般读经问题,我认为在小学中应有若干经的故事,应选择若干切近而易了解的经中的文句,作学校中的格言标语,于周会加以讲解,使受了国民教育的人,知道中国有经,有圣人,有切身做人的道理。我记得民国十年有位刘子通先生到湖北来传播新思想,先讲心理学,大家无所谓。
1952年9月12日原载《徐复观文录选粹》学生书局2013年版 进入专题: 读经 。但从另一方面说,也可以招来知性的沉滞。
但中国没有赶上这一幸运时机。同时,欧洲之反封建,有僧侣、领主、贵族等具体的对象,当时并没有提出那是封建思想,因而反对之。不与现实政治发生关系,即为隐之士,假定对政治有所不满,便有随时被指为叛夫之虞。真正说起来,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反传统主义者,实以想改变社会生活习惯,社会生活秩序为内容的。
当然,社会的本身,对文化也有制约的作用,但这种制约是分散的、间接的、弹性的。换言之,也可以招来生命力的束缚。
中国真正研究自然科学的人,纵然对传统毫无兴趣,但谁也没有因此而受到压迫,或有被压迫之感。主张革新的人士,只要求传统向它投降。
问题是在两种相反的材料中,哪一种与经的本身有必然的关系。经是古书,所以今日不宜读。
© 1996 - 2019 五月飞霜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
地址:上官厅巷